时间:2025-05-10 10:59
一、用人单位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吗
1.劳动者在特定法定情形下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,当用人单位以暴力、威胁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手段强迫劳动,或违章指挥、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时,劳动者无需事先告知就能解约,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在自身权益受严重威胁时的紧急保护措施。
2.非上述情形,劳动者需按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。试用期提前三日通知,转正后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,这是为保障用人单位正常运营和工作交接。
3.若劳动者随意立即解约给单位造成损失要承担赔偿责任,这能约束劳动者的解约行为,避免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损失。
建议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,在合法权益受侵害时,及时采取合理合法方式维权;用人单位应依法经营,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,营造良好的劳动关系。
二、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有哪些情形
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存在多种违约责任情形,严重损害劳动者权益。未按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、未及时足额支付报酬、未依法缴纳社保、违法解除或终止合同,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劳动或强令冒险作业等都属违约。
为维护劳动者权益,可采取以下措施:
1.劳动者要增强法律意识,了解自身权益。当遭遇用人单位违约,及时收集证据,如工作记录、工资条、社保缴纳证明等。
2.与用人单位积极协商,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改正。
3.若协商无果,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,由其介入调查处理。
4.还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途径,依法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赔偿,保障自身合法权益。
三、用人单位劳动仲裁后还不支付工资的怎么办
1.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仲裁后仍不支付工资,可先确认仲裁裁决生效,若双方在法定时间内未起诉,裁决即生效。生效后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保障自身权益。
2.具体操作建议如下:
确认仲裁裁决状态,留意双方是否在法定时间内向法院起诉,以确定裁决已生效。
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通常是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基层法院。
申请时准备好强制执行申请书、仲裁裁决书原件及复印件、劳动者身份证明等材料。
等待法院受理,法院会采取核查、冻结、划拨存款,查封、扣押、拍卖财产等执行措施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下一篇:双方协商一致经济补偿金如何支付
注册/登录获取更多内容
专业
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
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
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